南梁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井冈山开篇之作后的延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北得以实践的精神产物,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包括南梁在内的陕甘边苏区广大人民群众开创和巩固下来的主体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延安精神的源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南梁精神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南梁精神的灵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其根据地广大军民始终坚持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为了建立革命武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西北共产党人曾先后组织领导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两当起义等大大小小70多次武装起义,并在陕甘宁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兵运工作,虽然屡屡失败,但他们的革命意志从来都不曾动摇,不惧失败,不怕反复,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创建了南梁游击队,创造了陕甘红军,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发展虽然屡经挫折,但他们信念坚定,注意总结经验,坚持正确方向。比如,1933年8月,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陕甘边区党和红军遭受重大危机,习仲勋在陈家坡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对军队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使革命力量得以保存,最终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始终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在建立革命武装、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实行统一战线、加强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创新性的发展。比如在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后,陕甘边党政军领导注意吸取教训,自觉抵制“左”倾错误的干扰,适时召开合水包家寨会议,确定了开创三路游击区,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大政方略,包家寨会议成为陕甘边区革命斗争走向新胜利的历史转折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功道路被总结为全国武装斗争中的陕甘模式。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讲求实际,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根据地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面临着恶劣的发展环境和艰苦的生存条件,面临着革命斗争的生死抉择,不利的环境和艰苦的斗争,考验着每一个人。就是因为革命者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才使根据地能够冲破重重困难和险阻,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坚信中国革命有着光明的前途,为了光明,他们不懈追求,充满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旺盛。他们在血与火的时代,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南梁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上就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杨森、杨琪等608名烈士的名字。为革命捐躯的革命烈士中,无名烈士还有许多。1934年5月,在华池南梁阎家洼子,为保住游击队活动方向的秘密和主力红军坚壁的枪械弹药,42名苏维埃政府干部和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其中6人被铡刀铡下头颅,其余人员在挖下的3个大坑里被活埋。面对生死,他们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他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精神也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人,正如刘志丹为牺牲的刘林圃烈士所写题词里说的“英雄志向实伟大,勇气流血最光荣”。
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求实精神。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创建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是屡次受到不讲实际、冒险蛮干的“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在什么样的地区建立根据地,根据地怎样发展,一直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在陕甘边根据地的寺村塬时期、照金时期,“左”倾错误的执行者只知道南下到平原地区、到靠近大城市的地区去建立根据地,而不考虑根据地在这样的地方是否能够生存,结果导致红二十六军的南下失败和两块革命根据地的先后丢失。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受挫的严重时刻,也出现过“红旗能打多久”的悲观情绪,有些人主张部队分散游击。面对这些来自“左”的或右的负面干扰,刘志丹、习仲勋等人注重从陕甘实际出发,注意吸取根据地曾经丢失的血的教训,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从而坚持了陕甘边区的游击战争,保证了党对陕甘边区革命事业的正确领导,使陕甘边区的革命事业度过了非常艰难的时刻,保证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在实事求是的方针指引下进入了大发展的辉煌时期。习仲勋在《历史的回顾》一文中对陕甘边领导核心的作用总结道:“尤其是在与中央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不盲目依靠上级指示和抽象教条,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同陕甘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地估量敌情我情,按照客观情况去决定自己的政策,独立地处理重大问题,表现出政治上的成熟和独创,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忠诚于党、无私奉献的大局精神。忠诚于党、无私奉献的大局精神,是南梁精神的重要构成因素。红二十六军刚刚成立,陕西省委领导人杜衡就极力推行“左倾”路线,排挤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的正确领导,撤销了他们的职务。刘志丹、谢子长以高度的党性来要求自己,尽一切努力维护部队的团结,保存革命力量。1935年的错误“肃反”发生时,刘志丹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他从通信员那里看到抓捕自己的密令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瓦窑堡说明情况,结果被关押。他在关押期间,坚持实事求是,并告诉被抓的同志:“我们死也不能说假话,黑云总遮不住太阳”,与左倾路线的执行者据理力争。出狱后,一些受迫害的同志有委屈情绪,他劝大家过去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要相信党中央和毛主席会解决好的。正是靠这种忠诚于党、顾全大局的精神,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并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陕甘边区党和红军领导人具有高度的党性,他们胸怀博大,忍辱负重,严于律己,襟怀坦荡,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他们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自觉抵制和努力消除“左”右倾错误对根据地和红军的影响,使整个根据地在经历一次次曲折后,仍然大踏步发展。他们是“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核心所在。
面向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精神。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陕甘红军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无私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坚决支持。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始终把建立人民政权、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革命的根本目的,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他们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心关心群众,选举群众代表参与政府重要工作,参加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陕甘边区特有的和谐生动局面。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制定的土地革命、发展生产、设立集市、发行边币、保护小商贩等一系列政策、法令和措施,都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集中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赢得了边区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也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在勤政为民的过程中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拥护边区政府,努力生产争当模范,他们积极参军参战,为支持边区、保卫家园而做出很多贡献。
南梁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成为鼓舞陇原儿女实现转型跨越,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执笔:杨元忠 李荣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