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辉 石岱鑫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意识
一方面,要看到“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世界潮流的一种呼应。当今时代,知识日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知识保有量和知识更新的速度都在呈几何级数递增。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知识的传播和更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组织,谁拥有的知识先进,谁就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主动权。这就使得学习成为了关系国家、民族、组织、个人兴衰成败的关键。江泽民同志说:“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生学习的时代”“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些都清晰地表明,适应时代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最根本的是要抓住学习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党的历史传统中,学习也是一个根本的东西。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自己明确的意识形态目标,这就决定它必须重视自身的理论建设。在一个特殊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马克思的书中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决定它必须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适应时代要求,充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重视理论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
理论素养是干部素质的核心,哲学素养又是理论素养中基础性的东西。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是靠学习马克思主义起家的。党成立前,党的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等学习社团,为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党成立以后,她的成长壮大过程,就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用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人民不断革命、改革、建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党的学习的思想。老一辈党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干部哲学素养的培养、毛泽东告诫全党,“我劝同志们要学哲学。有相当多的人,对哲学没有兴趣,他们没有学哲学的习惯。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好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陈云同志有句名言:“学好哲学,终生受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思想方法是永世不衰的。现在,我们党在大力提倡干部要提高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不学好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不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无法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难以统筹考虑和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工作局面。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哲学素养,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解决困惑的能力,增强抵御诱惑的抗拒力。
主动读书,勤于思考,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勤读书,读好书。一个学习型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养成勤于读书的好习惯。毛泽东同志终身与书为伴,把读书、讲书、荐书、编书融入政治生涯之中。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面镜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困惑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是因为选择太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所以,要想办法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读好书、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可以穿越时空的书籍。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等理论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这都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反复读经典,可能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百遍。如果把这些经典真正读懂了、读透了,才能遇到风浪站得稳,遇到问题想得通,遇到诱惑顶得住。只有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读一些书,才能使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二)会读书,读活书。人人皆知读书重要,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会读书。天下读书人很多,但读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怎样才能增强读书的实效性呢?首先,要有思考的精神。《论语》上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不思考就是死读书,读死书。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和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但用新的视角来审视也可能不合时宜;还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善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人就有了力量。其次,要有活化知识的能力。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单纯的、零碎的知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慢,思维容易僵化。有的人功夫没少下,书没少读,可谓学富五车,可一遇到实际问题,你让他拿个主意,想个办法,他总是束手无策,为什么?就是因为光读书不思考,没有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和方法。所以,勤读书不等于善读书、会读书,一定要学会边读书边思考,还要结合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方法、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通过读书增长才干,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就是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多思考,会用笔。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名言。它是对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工作方法的经验概括,也是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而思考要通过写作才能更深入,所以,学、思、写应当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读书学习是起点,落笔才是终点。完成了这个过程,才真正学有所得。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是用笔领导的典范。毛泽东同志戎马倥偬,但却能著作等身,“毛泽东思想”就是他一生学习与思考的结晶。卓琳在回忆邓小平时说,邓小平同志讲话总是认真思考好了就说,不要秘书写稿子。讲完以后经人整理,他再修订。《邓小平文选》三卷就是这样出来的。对照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我们不少领导干部都应该感到汗颜。当然,不可能要求领导干部都达到毛泽东、邓小平那样的水平,但大会小会,无论长短,发言稿都让秘书来写,有的甚至念稿念错了,成为笑谈,这是同建设学习型政党格格不入的。我们应当努力转变这种风气,摒弃懒惰,学会思考,习惯用笔。
(作者系甘肃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站主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