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政策,七分管理”。2023年,伴随《社会保险经办条例》颁布实施,甘肃省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借助承担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的有利契机,大胆实践探索,着力在提升社保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下力气、使长劲。
这一年,社保经办更加舒适,设施环境逐步规范。积极推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对经办服务大厅功能区域设置、服务标识和形象墙等基础设施与服务环境进行了统一规范。明确划分了经办服务场所的功能区域,并配齐叫号系统、查询系统、自助打印系统等必要的服务设施设备,设置了老年人专属服务区,配备了老花镜、轮椅、急救包等老年人用品,实现了经办服务场所开放式服务,既方便群众办事,也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按照档案室、查档室、办公室“三分开”的标准化建设原则,根据工作用房布局,在劳动大厦A楼一层建成220平方米的标准化档案室,改善经办环境和条件,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形象,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这一年,社保经办更加高效,经办效率大幅提速。坚持标准实施和信息系统建设一体谋划、一体推进,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实现标准应用、发挥标准效能。2022年以来,先后建成了集业务经办、基金财务、公共服务、风险防控、决策分析于一体的省集中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统一了全省业务事项标准,实现“一次提交、综合受理、协同办理、统一反馈”的便民服务新模式。目前,依托甘肃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对外发布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119项,社保关系转移、工伤事故备案等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和“跨省通办”;全省日均办理社会保险业务2.4万件,50.06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实现“缴费人员自行申报(直接向税务部门申报)+特殊缴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社保经办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和多样。
这一年,社保经办更加安全,风控能力明显提升。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也是社保基金风险防控更安全、更完善的过程。通过全面梳理业务经办流程,对经办职能范围内业务和内部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细致排查,完善制定了192条针对性防控措施,定期对社保享待人员关键信息变更、待遇补发等高风险业务开展定期稽核,着力规避经办风险。同时,以标准化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部门信息共建共享,抓住“数字政府”建设契机,加强与公安、民政、司法、卫健、医保等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推进社保待遇领取资格“无感认证”,寓认证于无形,实现了不扰民、静默认证,防范了社保基金虚报的冒领风险。
这一年,社保经办更加便民,社保服务精准暖心。标准化建设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是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落脚点。探索打通“单位业务网上办、个人业务掌上办、自助服务就近办”便捷路径,积极推行“社银合作”新模式,将社保业务从“社保窗口办”拓展至群众家门口“银行网点办”,让社保服务更加便民化和精准化,努力打造城区“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社保经办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就近跑一次”的转变,高频业务实现“全程网办”,“跑零次”即可办理,切实提高了服务质效。针对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的特点,坚持线上服务和传统线下服务“两条腿”走路,结合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开通了暖心贴心社保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贴心服务。